顺和达“智能升级”,踏出信息化捷径
发布日期:2007-11-01 作者:搜狐软件 来源:搜狐网

人们对看了就会的傻瓜相机已经习以为常,但有谁见过不用培训的ERP?信息化向来被认为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求分析、产品选型、流程再造、二次开发、人员培训、项目实施……这些繁杂的实施流程,让实施信息化的企业烦恼重重。 
  
    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换来的却依然是信息化效果难以评估。有没有信息化的捷径?人们在信息化反复中不断摸索……

  治病救人当需追根溯源,为什么企业对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如此头痛?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化过程中所选择的软件与企业之间无法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

  其一,软件开发商对企业流程理解不深导致软件产品在企业中的适用性差。无论是国外的Oracle、SAP还是国内的用友、金蝶,由专业IT人员组成的强大开发团队虽然保证了软件产品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但面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纷繁复杂的管理流程,却往往显得阳春白雪,在复杂的个性化开发完毕之后,却发现他们原有软件复杂的流程在企业只用到了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却是通过个性化开发完成的。

  其二,软件界面过于专业复杂,而让本来IT水平就不高的企业操作人员摸不着头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操作人员IT水平一般都比较差,往往一个小问题都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而我们所常见的软件产品往往又过于考虑到专业的操作界面,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烦恼重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软件本身过于庞大,包罗万象的功能却往往让中小企业信息化迷失其中。信息化软件随着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信息化实践中各种功能的完善也让厂商们所提供的软件无所不包,而每个企业所需要的功能又相对单一,这就让复杂的功能在简单应用面前再次上演了杀鸡用牛刀的场面,而其效果也必然适得其反。

  其四,软件厂商复杂的软件实施流程,往往让企业的独立试用受到限制,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意义上做到先试后买。虽然在软件选型过程中也可以对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百闻不如一试”,无疑为软件选型增加了风险。

  可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软件产品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化过程的难易和效果好坏。面向用户开发的软件,不仅能够适用于企业实际,还可以大大减少在使用中的培训,例如以“简便+实用”享誉业内外的顺和达软件,其全线产品ERP e4、仓管王、商务王、出纳系统等,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即装即用、实施快捷,特别是对于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的用户,顺和达软件的产品特性将会为企业大大节省人力和财力资源,可以说,顺和达软件旗下的全线产品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信息化的“智能升级”!

  那么,毫无疑问,这种不仅有简单而实用的流程、方便易用的功能,还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操作界面的软件,正是中小企业不断摸索的信息化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