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是务实的,尤其是摸爬滚打在经济一线的中小企业,浮华对他们并不意味着享受,相反却往往是遭致毁灭的毒药。与中小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CIO们,天生秉承了这种务实的精神,面对国内外知名厂商备下的信息化“饕餮大餐”,只能三缄其口。
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中心恶名难逃
信息化、IT,虽然对那些已经走过“长路”的大型企业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在某些信息化环境相对成熟的企业,已经从单纯的成本中心成长为利润中心。但在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信息化仍然难逃成本中心的恶名。
一方面,因为市场竞争力的相对薄弱,生存和发展仍然是中小企业的第一要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有限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常常因对市场和生产的疲于应付,而无法对IT做出大规模投入,因此IT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无法保证,成长更无从谈起,使IT部门只能作为利润部门的辅助而没有机会发展为利润中心。
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信息化成功案例,尽管对中小企业主带来了一定冲击,他们也意识到了IT能够帮助企业成长,但IT能够为企业带来变革的观念,仍然让他们无法完全信服。至少在IT知识和人员匮乏的情况下,难以给他们以足够的信心。
因此,面对报价往往如天文数字的所谓大品牌软件,中小企业的务实让他们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大企业的信息化道路。
由廉价到适用,中小企业再打务实牌
一些大品牌对信息化市场的占有毋庸置疑,但在中小企业集中地区,却在默默发生着这样一种澶变,一些大品牌软件的市场正逐渐被一些小品牌软件所蚕食,一些本来选择大品牌软件的中小企业却转而选择了一些中小品牌,甚至地方品牌。
温州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曾有媒体以“‘小老板’重‘实惠’ 温州人不选‘大软件’”为题,对温州的信息化市场做了专门报道。指出了“信息化温州现象”的精髓所在:“重实惠”让这些精明的“小老板”们在知名软件与小品牌软件之间做出了选择。“小老板”注重“实惠”的信息化需求,与大部分软件供应商注重“完美”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相悖,软件供应商的“完美”供给被“小老板”的“实惠”选择所冷落也就在所难免。
从“信息化温州”现象中,我们看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廉价与适用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对他们来说信息化“成本中心”在所难免,但“实用”、“适用”则更代表了他们的根本需求。同时,笔者也高兴的看到一大批中小软件企业正在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逐步壮大,其中以顺和达软件为代表的“白菜化ERP”正不断拓展,他们不仅顺应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同时点燃了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的希望之星。据悉,顺和达软件目前对旗下仓管王、商务王、出纳系统和ERPe4等全线产品进行了全新升级,功能更为务实,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为一目了然,相信这些针对企业不同层面管理、并且追求实用简便的软件产品,将会大大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